网上有关“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前景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前景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并不等同于第三产业,在国内,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无论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都有高新技术,尤其第二产业有很多都处于高新技术的前沿领域,所以说题主讲第二产业不是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这种说法,我是不认同的。对于农机来说,他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反哺农业的产物,所以说既具有工业的特点,也具有农业的特点,农机本身的工业属性较强,但推广又有农业的属性。
再讲讲三产的发展特点,实际上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在最初都是第一产业占绝对的比重,农业代表了国家经济的强盛与衰弱,那是农业国的时期。而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工业革命的兴起,先进国家开始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再后工业发展起来后,再由粗放型工业转向高新技术型工业发展,并为整个社会服务。紧接着农业技术(以农机为代表)得以发展,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再加上快速发展起来的市场,促使了第三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然后第三产业再反作用于其他两个产业,促进流通,发展人才等等,所以才有了美国式炫酷的大农场以及高精尖的工业化生产。
那么农业机械在三次产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就比较清晰的看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既是催化剂也是产品。反观我们国家,最多尚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中后期,正是农业机械发挥作用的时期,农业机械在我国真正推广开来,也就近十年的事情,而且现在机械化水平也不高,2012年达到了约57%。同时机械化的质量也不高,比如说使用微耕机和大型耕整机都是机械化,但是机械化质量的高低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国机械化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在国际社会中,还处于一个学徒的角色。
有人提到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确实现阶段有一定问题,种植模式多样,种植品种多样,都对农机化发展产生了阻碍。但我对此还是持乐观态度,农机农艺融合也喊了好些年了,从上到下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共识,现在思考的是怎么解决,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协调攻关的机制了,农机与农艺两方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逐渐协调,这个问题肯定会解决的,只是需要一个过程。
关于农用机械行业发展前景
国内农机装备现状:总量规模已较大,产品应用不平衡。2004年开始,农机促进法的出台和农机购置补贴的推行极大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机工业的发展。至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83.68亿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3%。目前国内农机产业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农机应用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域、产品种类、作业阶段等方面;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等问题。
国内农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有待提高。与国外相比,国内农机行业仍显分散,全球目前形成了五大农机巨头(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其收入规模均在30亿美元以上,前三家15年收入达619亿美元,与国内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相当。随着我国农机向高端化、全过程化转变,技术落后、资金实力弱的小型企业将逐步退出。国家逐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门槛,未来国内大型农机制造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总量仍将增长、行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关注植保无人机等细分潜力领域。《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设定了行业发展远期目标,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整体上看,随着农业机械化率提升,农机行业总量仍将增长;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会有更大的空间,农业植保无人机值得关注。当前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处于成长初期,未来针对无人机的补贴政策出台等因素促进渗透率逐步提高,我们测算植保无人机整机销售市场规模年均近50亿元。
农用机械行业结构分布不均衡我国农业机械行业总体发展向好,但各个领域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1.不同地区机械化水平差异大。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迥异,气候、地形、土壤都有各自的特点。农业生产活动从东北平原的一年一熟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各个地区农业基础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农业机械化水平巨大的差异。
2.不同作业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农业机械作业活动主要包括机耕、机播和机收三大环节。目前我国机耕水平明显高于机播和机收水平。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我国机耕水平已达76.00%,机播水平为48.78%,机收水平为48.15%。
3.不同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高,2013 年已达93.71%;其次为玉米,2013 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9.76%;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最低,为73.14%。
农用机械行业发展趋势(1) 机械化水平较低,行业提升空间巨大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步减少,人工成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再加上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经营的发展,农机行业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绝对数值仍较低。《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统计显示,2013 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较2012 年提高2.3 个百分点,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率仅为51.57%,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仍待提高。进一步来看,机械化水平低的子行业成长空间更大,因为机械化水平较低的行业能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得到较快发展;本身市场空间大的子行业,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在粮食安全受高度关注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子行业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2) 更新换代频率较高,行业将会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强劲发展,我国各项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增。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由于市场需求、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不同农业机械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以农业机械细分行业收获机械为例,根据《中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2013-2014)》数据,2013 年全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已达113.43 万台,而玉米收获机2013 年全国保有量仅为28.68 万台,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机械化率较高的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新增需求逐渐减少。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小麦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是农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使用时间集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一般在使用5 年左右即需要更新。此外,由于农机更新换代有助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节能减排,减少农机事故隐患,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农户对农机报废更新。2012 年农业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定了《2012 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试点范围内依法报废旧机并换购新机的农户可申请享受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补贴机具包括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因此,即使农机行业快速发展,达到较高农业机械化率,农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仍然存在,农机行业将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关于“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前景怎么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骊燕小哥哥]投稿,不代表欧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vna.cn/xwzx/202501-1263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欧娜号的签约作者“骊燕小哥哥”!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前景怎么样?》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欧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前景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前景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