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健康管理师糖尿病的干预策略基础考点具体考察哪些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健康管理师糖尿病的干预策略基础考点具体考察哪些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糖尿病教育的形式包括定期开设教育课程。最好的糖尿病管理是团队式管理,糖尿病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包括执业医师(基层医师和(或)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者(教育护士)、营养师、运动康复师、患者及家属。
(一)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
1.糖尿病教育,最好的糖尿病管理是团队式管理,糖尿病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应包括:执业医师[基层医师和(或)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者(教育护士)、营养师、运动康复师、患者及家属。
2.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指在专业人员(健康管理师)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与治疗性的管理任务。
3.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如果条件所限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检测,包括定量尿糖检测,也是可以接受的。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但对注射胰岛素和妊娠期患者,为了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这些患者必须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1)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①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
②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血糖监测时间:
③餐前血糖检测:当血糖水平很高时,空腹血糖水平是首先要关注的,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定餐前血糖。
④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⑤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⑥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⑦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
⑧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2)血糖监测的指导和质量控制:开始自我血糖监测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测血糖、何时监测、监测频率和如何记录监测结果。糖尿病管理小组每年应检查1~2次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技术和校准血糖仪,尤其是自我监测结果与糖化血红蛋白或临床情况不符时。
(3)尿糖的自我监测:尿糖的控制的目标是任何时间尿糖均为阴性,但是尿糖监测对发现低血糖没有帮助。
(二)随访管理
1.方式:门诊随访、家庭随访、电话随访和集体随访。
2.内容:
(1)了解与评估: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治疗情况。
(2)非药物治疗:了解行为改变情况、调整非药物治疗方案、教会患者改变或消除行为危险因素的技能。
(3)药物治疗:了解患者就诊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管理手册、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督促其到综合医院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4)监测检查指标:根据糖尿病分类管理要求,督促患者检查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相关并发症。发现患者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可疑情况时,及时督促患者到综合医院检查。
(5)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6)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指导:了解、检查患者自我管理的情况,对其进行医学指导,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四)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1.指标自我监测:
监测内容:
①控制体重、血糖、血压、尿中酮体和戒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②对于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体重减少的速度要适当,每年以减轻体重的5%~10%为佳,不提倡短期的大幅度降低体重;
③对于难以减肥的超重和肥胖者,至少要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体重不再增加;
④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130/80mmHg以下为佳。
2.合理膳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特别强调改变不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食盐的摄入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油脂。建议糖尿病病人的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45%~60%,蛋白质占15%~20%。采用少食多餐,每天食盐不超过6g。
具体要求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篇幅有限,详见技能教材110页。
3.增加身体活动
4.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应包括经常性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尤其是抗阻力练习,以增加肌肉体积,促进血糖代谢。
(1)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①开始参加运动时,应有同伴陪同并携带糖果备用。
②饭后0.5~1小时,开始运动较为合适。
③如果运动量较大,则运动前增加饮食量或者适当减少降糖药物量(包括胰岛素)。
④运动不宜在降糖药物作用最长的时间进行。
⑤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宜清晨空腹,尤其不宜在注射胰岛素后和饭前运动。
⑥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血糖会有所下降,应酌情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2)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禁忌
①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②近期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症等急性并发症。
③严重糖尿病肾病。
④严重眼底病变。
⑤新近发生血栓。
⑥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血糖>14mmol/L)或血糖不稳定。
⑦血压>180mmHg。
⑧经常有脑供血不足。伴有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
糖尿病健康教育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还有消瘦等体征;
2型糖尿病:主要是在成年以后,继发肥胖之后引起的血糖升高;
其它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
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治疗建议
西医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症始见于《黄帝内经·奇病论》,名为消渴。中医所论消渴,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肺燥、胃热、肾虚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症。
建议用我们的中药“闻喜通关散”每天早晨取一包,放入有盖的口杯(大约五百毫升容量)中,开水浸泡几分钟(水煮五分钟效果尤佳),像冲茶一样,饮取上清汤液,可续水频服,味尽弃渣;一般三两天就能见到明显效果,连用七到十天,效果尤佳。疗效稳定持久。祝您好运!
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必须终身、坚持。主食分配:休息者:4-5两/日;中体力劳动者:6两/日。动物蛋白食品3-5两/日;油1-2匙/日;蔬菜1-1.5公斤/日;肥胖者应低热量膳食,主副食按上述减少10%以上。
在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治疗的同时,应做到进餐定时、定量,便于药物的调整,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血糖的监测:糖尿病患者应三餐前测空腹血糖,医生根据血糖情况给予调整用药。如有测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进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降糖药的服用方法:需在进第一口饭的同时服用的药有:诺和龙、拜糖平、倍欣等;餐后30分钟服药的有:二甲双胍等;餐前30分钟服药的有:君力达、瑞易宁、达美康、优降糖、降糖灵等;餐前30分钟或餐前的有:文迪雅;
运动疗法:空腹血糖低于14.4mmol,高于7.0mmol时可在餐后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血糖水平在~3.0mmol/l时,开始出现低血糖症状 ;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时,患者出现进行性认知能力下降; 血糖低于1.0mmol/l时,患者出现昏迷
症状- 肌肉颤抖、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n神志改变、性格变化、虚弱、乏力、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 。
★低血糖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患者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0-7.0 mmol/L, 则表明患者有可能在睡前需要加餐。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后,可以在第二天早晨出现严重的高血糖。
★低血糖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在进食4-5小时会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多超重或肥胖。治疗上一般为限制热量。肥胖者减轻体重。
‘★低血糖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发生低血糖时,最有效的方法是迅速服用甜食或口服糖水. 福建省福州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
关于“健康管理师糖尿病的干预策略基础考点具体考察哪些内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易丝]投稿,不代表欧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vna.cn/xwzx/202501-3289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欧娜号的签约作者“易丝”!
希望本篇文章《健康管理师糖尿病的干预策略基础考点具体考察哪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欧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健康管理师糖尿病的干预策略基础考点具体考察哪些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健康管理师糖尿病的干预策略基础考点具体考察哪些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