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冷热疗法考点总结(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冷热疗法考点总结(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考试已经过去,聪明勤奋的小伙伴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踏上2019年新的征程,为了让刚开始复习的小伙伴们有一个系统规律的复习计划,小编特意为您整理了有关冷热疗法的基础知识点,从点滴开始积累,环球医学教育网为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护航!
13.热疗的作用
①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局限: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利于组织中毒素排出。
②缓解疼痛:热疗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致痛物质的排出及渗出物的吸收。
③减轻深部组织充血: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体表血流增加,因而相对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
④保暖。
14.热疗(效果)与(用热面积大小)呈正比。
15.一般用热时间为(10-30分钟)。
16.年老病人因(感觉功能减退),对热疗刺激反应(比较迟钝),婴幼儿对热疗反应(比较强烈)。
17.因热疗能(减轻疼痛),因而(掩盖病情),故(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忌用热疗,因(面部危险三角区血管丰富又无静脉瓣,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故(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化脓时)忌用热疗,因(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血流量从而加重出血),故(各种脏器内出血时)忌用热疗,因(热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重皮下出血,肿胀及疼痛),故(软组织损伤早期/48小时内)忌用热疗。
18.使用热水袋时调节水温至(60-70℃),对于(婴幼儿,老年人,昏迷,末梢循环不良,麻醉未清醒,感觉障碍)等病人,热水袋水温应调节至(50℃以内),以(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而引起(烫伤)。
19.使用红外线灯时应调节灯距为(30-50cm),每次照射时间为(20-30分钟),照射区域皮肤出现(均匀桃红色红斑)说明(光照合适),若照射区域皮肤出现(紫红色),应(立即停止照射),局部涂以(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20.湿热敷时若伤口部位做湿热敷应注意(按无菌操作进行)。
21.热水坐浴可(减轻盆腔,直肠的充血),达到(消炎,消肿,止痛)的目的,常用于(会阴,肛门疾病及手术前后)的病人。
22.热水坐浴时调节水温至(40-45℃),坐浴时间为(15-20分钟),坐浴过程中应注意(病人安全,随时观察病人面色,脉搏等),若病人主诉(头晕,乏力)等应(立即停止坐浴),对(会阴,肛门部有伤口)的病人,应准备无菌浴盆及坐浴液,(女病人在妊娠末期,月经期,产后两周内及阴道出血,盆腔器官有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以上为冷热疗法的基础护理考点,希望小伙伴们各有收获,相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加油!
影响冷、热效的因素有:
(1)方式 冷热应用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湿冷、热的效果优于干冷、热。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变部位和治疗要求进行选择。
(2)面积 冷热疗法的效果与面积大小有关。应用面积大,则冷热疗法效果就较强,反之,则较弱。
(3)时间 冷、热应用有一定的时间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其效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丽增强,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但如果时间过长,则会产生继发效应而抵消治疗效应,甚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如疼痛,皮肤苍白、冻伤、烫伤等。
(4)温度 冷、热应用时的温度与体表的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反应越强;反之,则越小。其次,环境温度也可影响冷热效应,如室温过低,则散热快,热效应降低。
(5)部位 皮肤较厚的区域,如脚底、手心,对冷热的耐受性大,冷热疗法效果也较差;而躯体的皮肤较薄,对冷热的敏感性强,冷热疗法效果也较好。血液循环良好的部位,可增强冷热应用的效果。不同深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也不同,皮肤浅层,冷觉感受器较温觉感受器浅表且数量也多,故浅层皮肤对冷较敏感。
(6)个体差异 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居住习惯、肤色等差别影响冷热治疗的效应。
关于“冷热疗法考点总结(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竹慧智]投稿,不代表欧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vna.cn/xwzx/202501-341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欧娜号的签约作者“竹慧智”!
希望本篇文章《冷热疗法考点总结(二)》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欧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冷热疗法考点总结(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冷热疗法考点总结(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