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

网上有关“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网上有关“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 ,具体如下

1、每万元GDP耗水量。

2、森林看盖率。

3、新能源汽车存量。

4、每公顷农田使用农药量。

5、空气质量。

6、饮用水水源质量优化度。

7、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

8、态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率。

9、能源消耗总量。

10、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含考核目标体系中的主要目标,覆盖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7个方面,共56项。

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生成绿色发展指数,以动态衡量地方每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侧重于工作引导。

考核目标体系,以“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目标为主,体现少而精原则,使考核工作更加聚焦。

在目标设计上,按涵盖重点领域和目标不重复、可分解、有数据支撑的原则。

包括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年度评价结果、公众满意程度、生态环境事件等5方面,23项考核目标。

在目标赋分上,对环境质量等体现人民获得感的目标赋予了较高分值,对约束性、部署性等目标依据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

在目标得分上,体现“奖罚分明”、“适度偏严”,对超额完成目标的地区按超额比例加分,对3项约束性目标未完成的地区考核等级直接确定为不合格。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离不开可持续发展。遗憾的是,现在在衡量发展上,一些地方仍将GDP看作最重要的指标,甚至是唯一的指标。

“建立一套科学而又简约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对GDP这一指标的提升和完善,有助于弥补现有的GDP指标的不足和缺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焕波表示,“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将可持续发展指标纳入地方政府、企业绩效考核系统。”

可持续发展需要均衡发展

尽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应用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共同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CSDIS)。

构建这样一个指标体系,研究者希望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能够支撑中国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承诺,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三是对省级和市级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和考核,为健全政绩考核制度提供帮助。

CSDIS由经济发展、 社会 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环境治理五个主要领域组成。12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共同发布《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根据这个体系,对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与100座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表现进行了评测与排名。

其中,省级可持续发展中位居前10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湖北、重庆、山东和河南。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等省份在经济发展、 社会 民生、消耗排放、环境治理等方面表现占优,而在资源环境方面稍显劣势。综合排名靠后的省份主要是黑龙江、吉林、青海。

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青岛、无锡、南京、上海和厦门,其中珠海连续三年排名首位。

指标体系显示,排名靠前的省级地区和城市,各方面发展都较均衡。

张焕波介绍,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消耗排放的指标也相对较好,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集约程度在提高。

“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方,在治理保护方面投入越大,北京、河北、山东这些地区,近年来对环境的比较重视,在治理保护方面做在前面。”张焕波介绍。

通过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建立一套科学而又简约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对GDP这一指标的提升和完善,有助于弥补现有的GDP指标的不足和缺陷。”张焕波表示,其实践意义在于,基于可监测、可衡量、可统计的原则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综合反映、科学评判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成效,落实中央所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指引未来中国经济 社会 发展,特别是作为各级政府“十四五”期间开展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以期彻底抛弃固守多年、单纯追求经济总量、以GDP规模与速度为核心的经济评价体系,实现由僵化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向构建全面综合反映、科学评判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转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政策管理项目副主任郭栋表示,我国承诺2030年前碳排放要达到峰值、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如果没有一些更准确的指标或者更准确的政策指引,那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个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报告认为,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经济发展指标增长速度均在12%以上,进一步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在前几年的调整转型之后,经济增长新动能得到恢复,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持续改善。此外, 社会 民生进步明显,治理保护成效逐渐显现,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仍有较大短板,消耗排放对经济 社会 活动的影响依然较大。

张焕波表示,希望这个体系中的一些指标,能够纳入到“十四五”规划中的绩效考核里面,比如一些现在表现为短板的指标,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消耗排放、民生保障、城乡收入差距等。“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跟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地方统计部门都沟通过,他们也给我们提了意见,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为政府提供参考。”

同时,张焕波认为,一些压力比较大的指标应该放宽约束,例如能源强度,不可能每年下降4%或是5%,要考虑客观规律,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效率高,环保设备先进,能源利用率也高,还要针对它们一味强调大幅下降,压力是很大的。

“十三五”时期,我国一直在实施能源强度和能源效率的“双控”政策,只是每到年底,国家发改委都会在发布会上表示该年度双控目标完成困难。

“要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实行能源‘双控’,设定这样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例如东部地区比较发达,很难有能耗下降的空间和能效提高的空间,可以通过碳交易来买碳排放指标,这样既补贴了其他地区的发展,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排放空间。”张焕波表示。

中国科学院 科技 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吴静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最终要落实到一个载体上,而城市就是这个载体。

在城市规划方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与住区研究所所长卢华翔表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城市规划重要的中心之一就是促进经济增长,未来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为居民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发展要回归本源,例如推广低碳节能建筑、绿色建造方式。

不仅如此,吴静认为,城市发展规划还要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例如高温热浪、极端的降水、洪水等负面影响。“经济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提高城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关于“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乌雅宏骞]投稿,不代表欧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vna.cn/xwzx/202501-47509.html

(29)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乌雅宏骞
    乌雅宏骞 2025年01月23日

    我是欧娜号的签约作者“乌雅宏骞”!

  • 乌雅宏骞
    乌雅宏骞 2025年01月23日

    希望本篇文章《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 乌雅宏骞
    乌雅宏骞 2025年01月23日

    本站[欧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乌雅宏骞
    乌雅宏骞 2025年01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评价生态文明的10个指标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联系我们

    邮件:欧娜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