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黄梅戏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梅戏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戏肯定是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在安徽安庆,历史有定论,主要还是黄梅县位置有关系,黄梅县是被称为鸡鸣三省的湖北边缘县,在中国唱黄梅戏的就三个地区为主,看地图就清楚黄梅县所处的位置,黄梅县属于湖北黄冈、黄梅北面蕲春西面武穴属于湖北黄冈,东面宿松属于安徽安庆、南面九江属于江西,这三个地区地理位置近,口音相同,区别不大,都属于江淮方言,几乎不用说普通话,都可以听懂,语言差别很小,黄梅戏老剧本多数讲的都是发生在湖北的民间故事,现代新编的戏才有安徽的一些内容,经典的老戏《七仙女》的故事发生在湖北孝感 《女驸马》的故事发生在湖北襄阳、《蔡鸣凤辞店》里的蔡鸣凤是黄冈浠水人士,柳凤英是黄梅籍女士,经典老戏湖北故事多,黄梅戏是有历史渊源的。
被称为黄梅戏祖师,邢绣娘:本名秀莲,因会挑花绣朵,后改名绣娘。生于乾隆十四年,死于嘉庆二十三年(1749-1818),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人。 邢绣娘出身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邢绣娘是我国五大剧种“黄梅戏”早期表演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她在前人基础上,苦心钻研黄梅戏的演唱技艺,组建戏班,将黄梅采茶小戏,推进成高台大戏,并一路唱到京城。她是清乾隆年间鄂赣皖三省黄梅戏代表人物,也是黄梅戏从民间小戏发展成高台大戏的奠基人,堪称一代宗师。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严凤英是黄梅戏的皇后的话,那么,邢绣娘便是黄梅戏的皇太后”
邢绣娘(1749-1818),本名邢秀莲,出生于演唱世家。从小与兄嫂一起出门卖唱,因扮相俊俏,唱腔甜美,出道不久便赢得了“不要钱,不要家,要听绣娘唱采茶”的美誉。邢绣娘出身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黄梅县“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和黄梅县几乎人人都是“戏迷”的地域氛围,从而为邢绣娘最后完善黄梅采茶戏的创建,提供了必要条件。 乾隆二十九年,黄梅发大水,父病故,兄嫂携她和两岁侄子到江西卖唱。景德镇一个花花公子,见绣娘年青貌美,要纳她为妾,后在四川拳师吴荣帮助下,才逃回黄梅。回到家中,匆忙嫁给小时候订就的“娃娃亲”丈夫梅火望。成家后,一心收徒唱戏,组建班社。 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期间,在苏州第一次为乾隆献艺。 乾隆三十一年,丈夫被歹人所害。为报仇和救瞿学富,风餐露宿奔波京城,用唱曲方式告御状。最终,救出瞿学富,贪官污吏遭到严惩,帮黄梅人民出口恶气。乾隆皇帝被其婉转动听的曲调和生动逼真的表演所打动,亲笔题写“黄梅名伶”。这是第二次为乾隆献艺。从京城一路卖唱回家后,因夫亡又回到娘家跟兄嫂生活,农闲时搭班唱戏,工小旦。她戏路很广,以扮演《蔡鸣凤辞店》中的卖饭女、《上天台》中的祝英台、《白扇记》中胡金莲等小旦而闻名。又相继获得“北方梆子有二,黄梅调子无双”和“不接京城大戏王,愿请黄梅邢绣娘”等美誉。绣娘告御状得罪奸人太多,不敢在黄梅久待,族长又要将她卖给当地一个富户作妾,秀娘只好再次逃离黄梅,到江西安徽唱采茶戏谋生。期间和志同道合,隐姓埋名的戏子王耀文(汪永贤)结合,王耀文(汪永贤)生于乾隆十五年,比邢绣娘小一岁。 乾隆四十五年邢绣娘与丈夫王耀文(汪永贤)在安徽省青阳县离九华街约30华里杨家河村正式安家落户。那一年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期间,在扬州邢绣娘第三次为乾隆献艺。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期间,也是在扬州邢绣娘第四次为乾隆献艺。 嘉庆二十三年,邢绣娘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葬在九华山。?
清道光年间,王耀文(汪永贤)与邢绣娘的长子汪敬延,次子汪敬宜,带着他们的儿孙,到湖北黄梅县汪黎许村认祖归宗。后代一直在安徽定居落户。 邢绣娘旧居位于黄梅县孔垅镇邢大墩。故居为二间土砖房。内有邢绣娘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木床、连厢、道情筒和“采茶戏”戏装等纪念物及《蔡鸣凤辞店》、《上天台》、《白扇记》等剧本。
蕲州镇详细资料大全
国人的姓氏,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化,从原先一种单纯的民族遗传标志,后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源流而活跃于社会的”一线“。其中有些姓氏在今天看来很是稀奇古怪,尽管往往还隐藏着某些有趣的传说。但其视听效果上还是有一些尴尬不解,随着时间流逝,社会交往增加,其结果自然也就只有去之而后快了。比如当今六个姓氏如果还在的话,发音出口就是骂人。没办法,只好清除掉拉倒。
1、死姓
死姓即姓氏的一种,据学者讲,“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目前人数呈减少趋势。死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鲜卑族姓氏,隋、唐时期即已经汉化,族人皆融入汉族,但人口数量非常稀少。在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中,死氏在“难氏(读去声)”、“山(yà,也念shān,同为姓氏)氏”等三小姓中名列在倒数第二位,人口总数在千人左右,仅在今河南省的洛阳市、开封市,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等地区有零星分布。不过,死氏人口稀少。
2、毒姓
毒姓是中国姓氏之一,一说是武则天赐姓,因窦氏是其皇后的竞争对手。武则天夺位后,嫉恨之,赐姓为毒,另一皇妃赐姓为黑。一说是唐玄宗赐予的贬义姓氏。因为窦氏是其竞争对手,武则天夺位后,赐她姓毒。台湾嘉义县太保市过沟里就有一户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译官。几代单传后,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大陆个别省分也有此姓分布。
3、操姓
操姓,汉族姓氏,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的操氏历史人物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操师。操氏来源以前流传两种说法:来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后代,属于以职业技能名称为氏;经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的研究成果表明操姓是曹操后裔或曹操嫡孙,改曹姓操的说法不对。
操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安徽潜山、怀宁、芜湖市、安庆市, 河南鹿邑县玄武镇操庄行政村(约2000余人),浙江嵊州市长乐镇(约有2000余人)、金华、开化县,湖北武汉新洲(约有1000多人)、鄂州、应城、蕲春、随州,江西进贤县文峰览溪,陕西汉中西乡县三花石,重庆长寿(约有4~5千人)。
4、尿姓
尿姓其起源我在网上找了好多资料都查不到,但却查到一群姓尿的名字,尿益瑭 尿旺宁 尿义佳 尿圣先 尿左逵 尿玟庭 尿邦霖 尿济晃等一大堆,但百家姓里为什么除名了呢,我们无从知道。
5、屎姓
屎是中国汉字,屎姓,源出不详,湖南祁东有此姓(《中华姓氏大词典》)。1985年湖南省祁东县姓氏人口数,屎姓16人;湖南汉寿县姓氏人口数,屎姓2人。据传, 明代瑶族人屎嘉军(牛嘉军)说:“姓屎姓尿也不姓牛。”其后人以屎为姓。
6、宰父姓
宰父姓,拼音Zǎi fǔ,是指中国姓氏之一。单一渊源为源于官位,出自周王朝时。得姓始祖:宰父黑,宰父氏以职官名命。第一形象一定是弑父那个含义啊。现今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五十六位门阀,望族出鲁郡。宰父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系罕见姓氏之一。因此姓氏祖先为孔子弟子,故先人多在山东曲阜,其中一部分闯关东时辗转迁徙至东北,定居至今。现今在山东,山西,北京,黑龙江有零散分布。
哦呵腔是什么
蕲州镇隶属湖北省蕲春县,位于蕲春县南端,南面与阳新县黄颡口镇隔江而望。镇中心位置为东径115°12′,北纬30°14′,镇域面积150.45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2013年)。2013年,蕲州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6.14亿元,是湖北省管医药经济开发区、湖北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是“楚天明星乡镇”、“中国乡镇之星”、“湖北省文明镇”。镇 *** 驻蕲州镇。
2013年,蕲州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6.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公共财政收入达1.46亿元。主要景点有李时珍陵园、蕲州古城、昭化寺、龙泉花海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蕲州镇 外文名称 :Qizhou Town 别名 :蕲阳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省黄冈市 下辖地区 :银山、竹林湖、席盘石、街口等村 *** 驻地 :蕲州 电话区号 :0713 邮政区码 :435315 地理位置 :蕲春县南端,长江中游北岸 面积 :150.45平方公里 人口 :10.7万人(2013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李时珍陵园、蕲州古城 车牌代码 :鄂J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气候,土壤,自然资源,人口民族,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教育,卫生医疗,交通,历史文化,主要景点,地方特产,著名人物, 历史沿革 南朝陈置,治所在齐昌县(隋朝改蕲春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南宋移今蕲州镇)。 蕲州地图 唐朝时的辖境约今湖北省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 自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建城,自南宋建州治于此,至清末,皆为州、路、府、治所在地。 元初,改“蕲州”为“蕲州路”,治所及领属县同宗。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准西宣抚司于蕲州路。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蕲州路”为“蕲州总管府”,置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直隶湖广行省,逾六年,复隶准西道。 元末,蕲州路先后为农民起义军“天完”和“三又”政权所据。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灭汉,改“蕲州路”为“蕲州府”,治蕲春,上隶湖广行省,领蕲春、蕲水、广济、黄梅、罗田5县。 明朝初年改蕲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蕲州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长江以北、蕲春县以东地区。不久,改属河南布政司,撤蕲春县,以州领县事,外领5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州辖县蕲水、罗田两县划出蕲州,属黄州府管辖,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荆王朱瞻纲自江西建昌迁蕲,建荆王府于蕲州城。荆宪王设王府于蕲州,历十代荆王,传承198年。 清初,蕲州领县如归末,属黄州府,上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 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蕲州不再领县,仍属黄州府,因当年改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蕲州上隶湖北省。 因其战略地位显要,明清两朝先后设蕲州卫道、下江防道、蕲州营于此,清末、民国以后,一直为蕲春县治。 中华民国成立后,裁州,复“蕲春县”,属湖北省江汉道,后江汉道撤直隶湖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省、县中国置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罗田、英山、广济、黄梅、浠水和蕲春均属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署治蕲州城,以督察专员兼理蕲春县事,后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专员公署迁黄州。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蕲州镇一直隶属蕲春县。 行政区划 2013年,蕲州镇辖12个社区34个村:一居社区、二居社区、三居社区、四居社区、雨湖社区、南门社区、城内社区、东门社区、一关社区、郦公园社区、红石头社区;上河口村、横坝村、新塘村、扎营港村、韦庄村、龙泉奄村、银山村、竹林湖村、席盘石村、街口村、打鼓台村、两路口村、枫树岭村、西角湖村、土台村、沙径村、王要村、邵垅村、恒丰村、潘垸村、赤东村、施家塘村、黄土岭村、塘垸村、红门楼村、老虎头村、尤树垴村、菩堤村、金鸡村、雨台村、邱山村、曹英村、五里墩村、太常村、下石潭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蕲州镇位于湖北省东陲,蕲春县南端,长江中下游北岸,背靠大别山脉,面临长江黄金水道,历为交通要塞。西与彭思镇相邻,东接武穴,南面与阳新县黄颡口镇隔江而望。镇区中心位置为东径115°12`,北纬30°14`,镇域面积150.45平方公里。 蕲州镇 气候 蕲州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4小时,日照率为43.5%。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41.1℃,最低气温-14.9℃。无霜期在252~257天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374毫米,其中,春夏两季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75%。 土壤 蕲州镇境内土壤为红壤,靠江边地区为江水冲积而成的沙土。 自然资源 农作物 蕲州镇境内有水稻、小麦、大麦、棉花、油菜、高粱、玉米、马铃薯、大豆、蚕豆、豌豆、绿豆、黄豆、花生、芋麻、甘蔗,桃、梨、李、杏、柿、柑桔、板栗、枇杷、西瓜、香瓜、甜瓜等。 水产品 蕲州镇境内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鳜鱼、黄颡、虾、蟹、龟、鳖、鳝,以及莲、藕、菱、芡实、蒲草等。 动植物 蕲州镇境内野生动物54科、105种,植物资源519种。其中蕲竹、蕲艾、蕲龟、蕲蛇历称“蕲春四宝”。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蕲州镇总人口10.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5.6万人。主体民族为汉族。 经济 综述 2013年,蕲州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6.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公共财政收入达1.46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3.17%;农民人均纯收入8015元,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14亿元,增速17.8%。 蕲州码头景象 蕲州镇重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业、造船物流业、纺织服装业、建筑建材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五大产业。 第一产业 2013年,蕲州镇投资15亿元,打造了以桂花、樱花、海棠、紫薇等名贵花木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中,投资5亿元建设1万亩的“龙泉花海”生态观光园已显雏形。邱山、雨台、施塘等村,投资1亿元建设5000亩的花木苗圃基地,投资5000万元建设2000亩的菩堤、太常、曹英等花木基地正在建设。 第二产业 2011年,蕲州镇引进大型工业项目20个,引资额度达10亿元,新建厂房面积4万平方米,规模以上企业30家。有投资40亿元的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项目、湖北省旅游名村西角湖村、蕲州棉纺有限公司、蕲春县永昌万利造纸、祥云燃气、华辰麻纺、凯翔电源、潜龙集团冷固球团”。 第三产业 蕲州镇把旅游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千年王府-历史名城-医圣故里-健康之都”这条主线,整合赤龙湖、仿明一条街、李时珍假日酒店、李时珍纪念馆、明朝荆王府遗址——昭化寺等特色资源,构建生态旅游带,依托赤龙湖风景区发展旅游特色村、农业观光园和风情农家乐,形成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基本形成集医药论坛、休闲度假、绿色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环赤龙湖旅游经济产业带。蕲州镇2010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蕲州镇区中国小有蕲州镇第二中学(蕲春县李时珍中学)、蕲州镇初级中学、蕲州一小、蕲州实小(二小)、蕲州博士街国小(三小)、蕲州四小、蕲州五小、濒湖晨光学校、蕲州各幼稚园。 卫生医疗 截至2013年,蕲州镇内有三所医院:黄冈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李时珍医院、蕲州镇医院三所著名医院。 交通 蕲州镇西临长江,北靠大别山,京九铁路擦东而过,沪容高速横贯境内,长江港口船只穿梭,交通十分便利,素有“吴头楚尾、荆扬交汇、左控匡庐、右接洞庭”之称,历为交通要塞,商贾云集之地。 历史文化 据史记载,古蕲州城墙高耸,湖泊沟濠环绕,城内居民繁错,滨江四十里长街,商船泊岸者众,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南宋时期是中国六大商贸中心之一。 蕲州北门 文昌之乡 蕲州,自古崇文重教,历代文人辈出,明代就有“洛阳二程”(程颢、程颐)“蕲州二顾”(顾问、顾阙)之说。陈溱、卢綋、顾景星等古代诗人,文学家众多。更有近代诗人、文艺评论家、左翼文联倡导者之一的胡风(张光仁),文学泰斗枚不胜举,乡里学风浓厚,自古科甲鼎盛,秀才进士甚众,历有“水淹红石头、壮元满街游”之美称。近代、现代博士、教授众多,境内一条不足500米长的东长街先后走出博士、教授多达116位,被人们誉为“博士街”。由于地理位置和王府建设,古蕲州就南北文化兼容,吴楚文化融合,诗词歌赋,华丽文章比比皆是,戏曲、民间曲艺丰富多彩,宗教文化也异常盛行,历史上释、道、儒和天主教四教并存,境内至今还保存有道教场所纯阳阁、靖烈宫、武圣宫;佛教场所昭化寺、钵莲庵、东岳庙、石鼓寺;儒教场所金陵书院等以及天主教古教堂遗址。 养生之都 李时珍的悬壶济世和追求科学的精神激励著后辈治病救人,医药济世,壮我中华的志向,古蕲州曾普遍流传“指草皆为药,路人皆懂医”的谚语,其药市亦繁华异常,“千家万户悬菖艾,出城十星闻药香”,更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 王府圣地 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荆宪王朱瞻堈自江西建昌迁王府于蕲州麒麟山下,历十代荆王,传承198年。
据史记载,古蕲州城墙高耸,湖泊沟濠环绕,城内居民繁错,滨江四十里长街,商船泊岸者众,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南宋时期是中国六大商贸中心之一,税收占中国百分之五。城中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口水井,九十九座庙宇,至今还留有昭化寺,东岳庙、钵莲庵、金陵书院和古城北门——雄武门。 主要景点 综述 蕲州自古就有“麟阁江山”、“凤山晓钟”、“太清夜月”、“龙矶夕照”、“城北荷池”、“东湖春水”、“鸿洲烟雨”、“龟鹤梅花”、“雨湖渔舫”、“北关雪映”等“蕲阳十星”的传说,境内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李时珍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墓,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詹大悲墓、蕲州城北门、金陵书院、顾景星墓、蕲州革命烈士陵园和麒麟山、凤凰山、玄妙观、昭化寺、博士街等旅游景点30余处。 雨湖风光 蕲州古城 筑于南宋,全为石砌,依凤凰、麒麟二山而起,临长江而池,壮丽别致,规模庞大。据嘉靖《蕲州志》载,“城周九里三十三步,高一丈八尺,东南北阔一十七丈八尺,两侧天堑弥漫,不可以丈尺计。有城门六,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个,城上吊楼九百九十间”。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收藏有李时珍故里蕲州明代古城屏风。现有城墙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和维护,并建有“医圣阁”等仿古建筑。蕲州城是鄂东最大的城池,现仅存北门及北门两头城墙162米。蕲州北门始建于南宋,风格为明代,保存完好。2002年11月7日被公布为第四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时珍陵园 李时珍陵园 位于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80亩,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李时珍墓地坐落在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古时即列入“蕲阳八景”,李时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时珍纪念馆由 *** 同志亲笔题写馆名,为仿古(明代)建筑群,气势恢弘,错落有致,工程获“鲁班奖”,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药物标本和郭沫若、邓颖超、方毅等同志的题词。李时珍医史文献馆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馆名。 主要景点有李时珍墓园、玄妙观和李时珍纪念馆。 雨湖 历为游览胜地,水面二千多庙,无污染,春多桃李、夏盛芙蓉,历史上曾有“有雨湖、不下西湖”之赞誉。湖边有名人教授馆、药都宾馆。雨湖盛产武昌鱼、鲫鱼等。 龙泉花海 龙泉花海位于湖北蕲春县蕲州镇南侧的龙泉庵村,是李时珍主题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配套工程,整个花海规划面积2万亩。截至2004年4月,已垦复荒山、坡岗地6000亩,种植桂花、樱花、红枫、紫薇、红梅、红叶石楠、垂丝海棠园达5000多亩。2015年1月,经湖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评为3A级旅游景区。 龙泉花海 金陵书院 金陵书院位于蕲州镇,是黄冈仅存的古书院遗址之一。为清代旅蕲南京人集资兴建。现存建筑兴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筑面积210平方米,由“金陵书院”、“聚德堂”、“保婴堂”三部分组成。院内有“钟山遗秀”、“重修碑记”等碑刻5块,大门首“金陵书院”几个遒劲大字仍历历在目,现改为道观。 四祖正觉禅寺 位于蕲州凤凰山麓,又名“凤山寺”,禅宗四祖道信于隋唐时创建。明洪武年间重建,正殿之外有转轮藏阁、千仞亭、望江亭等建筑,规模较为宏大,为“十方丛林之一”。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同治与光绪年间又重修,为蕲春佛教中心。 昭化寺 位于蕲州城北缺齿山南麓。明宪宗成化初,僧悟空在此结草为庵;1471年,在蕲州建王府的荆王捐金,僧智明主持,就庵建寺,一进四重,规模宏大。整个建筑占地五十余亩,内供佛像百余座,殿内石雕香案和石柱石梁上雕刻的龙、凤、花、鸟。 博士街 蕲州博士街由明清时期的瓦屑坝、熊化岭、全胜坊、横街等地的名人贤士、商贾百姓聚居于此逐渐形成街市,从东至西,全长数百米。1949年后称为东长街,2003年,蕲春县地名委员会将东长街更名为博士街。博士街历来有崇学重教的传统,古有崇正书院、义学、私塾、各姓族学,历代走出了李时珍、冯天驭、顾问、顾阙、李树初、顾景星、李际春、李盛春、李本晟、汪蘅、王开泰、王开寅、王中烈、黄恒学、刘文星、王健民、王大昌、黄磊等名人、博士、专家、教授达数百名之多。 地方特产 蕲州“四宝”指“蕲蛇、蕲竹、蕲龟、蕲艾”。 蕲竹 蕲竹,源于桃枝竹,别名笛竹、丛竹、孝顺竹、蓬莱竹等,学名为 Bambusamnltiplex(Lour.)Raeus.exj.A.etj.H.schnlt ,其竹或细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泽晶莹,竹节稀疏,篾质柔软,用途广泛,是全世界1200余种竹子中的良品之一。《山海经》《本草纲目》《竹谱》《竹谱祥录》《辞海》(1989)及湖广、湖北、蕲州等地方志均有记载。蕲竹的主要功用有二种,一是其竹制品,二是其药用价值。 蕲艾 蕲艾为菊科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cv.qiai及其近缘种。蕲艾与其它艾的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大,可达1.8~2.5米,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深郁,叶厚纸质,被密厚长毛,取干叶揉之可成绒团,其形和质均属上品。蕲艾比一般更香,人药治病疗效更好。蕲艾茎直生,叶北白色,柔厚而有茸毛,它多生长在田埂地边或山坡,*水向阳。 蕲龟 蕲龟,因背腹上下生长有绿毛,毛中有金丝状金线而得名,俗称绿毛龟。蕲龟的绿毛为蕲龟基枝藻寄生、生长所致,由于藻类的生长,影响所寄生的龟活动摄食能力,使龟瘦弱,“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由于野生蕲龟极少,视为珍品,现用人工接种等方式进行饲养。 蕲蛇 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其鼻(吻鳞和鼻间鳞)尖尖上翘,称“尖吻蝮”、“翘鼻头”;背有二十四个方形花斑,称“棋盘蛇”;背部棕黑色,头侧土**,腹部乳白色,并有黑色念珠斑,称“白花蛇”;又善扑火,叫“火蛇”,《尔雅》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蕲蛇为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蕲蛇头扁,呈蛇头扁,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蕲蛇虽毒,却是中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 著名人物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世界著名医药学家、大明医圣。他随父学医,刻苦钻研,遍读经史百家书,成一方良医。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自1565年起,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192万字巨著《本草纲目》。 顾景星 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别号玉山居士,蕲州城人,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顾阙,大曾祖父顾问皆为进士、著名理学家;祖父顾大训为藏书家兼著述家;父亲顾天锡,通经史、精医道,所著诗书多入《四库全书》。 胡风 胡风(1902.11.1-1985.6.8),原名张光人,又叫张光莹,曾用笔名还有谷非、高荒等。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下石潭村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日本 *** 。建国前,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书记,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常委,对进步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建国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5月,因为“胡风集团”案入狱达20余年,1979年无罪开释,1980年宣布“平反”。1981年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任中国作协顾问。
哦呵腔即东路花鼓戏
东路花鼓戏早期名曰“迓戏”,俗称“哦呵腔”,后称“东腔”,也称“东路子花鼓戏”(今湖北楚剧前身为“西路子花鼓戏”,以麻城举水为界,东路戏流行于举水以东,西路戏流行于举水西),1958年定名为“东路子花鼓戏”,1974年更名为“东路花鼓戏”。是楚剧的姊妹剧种。
东路花鼓戏是在当地民歌小调演变成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形成,并吸收了清戏
剧照
的声腔和剧目。唱腔有正腔、二高腔、二行、叹腔和小调等。解放后成立了专业剧团。演唱配上弦乐伴奏,又保留了人声帮腔,有一定特色。 从麻城、红安、罗田、蕲春、鄂城等县县志记载及艺人分布情况来看,东路花鼓戏曾是流行于鄂、豫、皖三省十余县的一个较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已被国家和湖北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
简介
东路花鼓戏是在当地民歌小调演变成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形成,并吸收了清戏
剧照
的声腔和剧目。唱腔有正腔、二高腔、二行、叹腔和小调等。解放后成立了专业剧团。演唱配上弦乐伴奏,又保留了人声帮腔,有一定特色。 从麻城、红安、罗田、蕲春、鄂城等县县志记载及艺人分布情况来看,东路花鼓戏曾是流行于鄂、豫、皖三省十余县的一个较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已被国家和湖北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编辑本段唱腔介绍
唱腔分为正腔、小调和其他腔三类。正腔有〔东腔〕、〔对腔〕、〔二行〕、〔火攻〕、〔叹腔〕、〔四平〕、〔二高腔〕等,属板式变化体音乐。小调有〔麻城调〕、〔扫台调〕、〔闹五更〕等十余支,属单曲联缀体音乐。其他腔有〔腊花腔〕、〔净行调〕、〔七字腔〕等。〔东腔〕是东路花鼓戏的当家腔,男女分腔,源于鄂东民歌中的“畈腔”和“薅草歌”。〔东腔〕高亢委婉,音域宽、起伏大,演唱时有特定的锣鼓伴奏(称“十三锣”)和程式严格的人声帮腔,其语音韵味具有鄂东“哦呵”的典型特色,所以群众又称东路花鼓戏为“哦呵腔”。编辑本段起源传承
东路花鼓戏起源于鄂东,形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红安、浠水、黄冈一
剧照
带,位于大别山南麓。远在宋代鄂东的民歌就非常丰富,是农人自娱自乐唯一的最普遍的形式。以后又出现了除民歌以外的多种民间表演艺术,如渔鼓、采莲船、推王灯、踩高跷、皮影戏、被褡戏(布袋木偶)等,上述民间表演艺术,大都由一人领唱,众人帮和,锣鼓伴奏,于是就编织故事,唱起小调,演唱于村头巷尾,每逢喜庆佳节,迎神赛会,上述活动便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自娱自乐活动。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左右,上述民间表演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于是搭起草台,购置水粉,借用乡间新妇衣物,粉饰不同人物角色,进行演唱,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地方剧种——东路花鼓戏。 早期的东路花鼓戏班子多为村内的自乐班和时聚时散的季节性班社。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路花鼓戏广为流传,影响甚大,职业和半职业剧团日益增多,仅麻城知名班社就有“盛家园班子”、“桂花亭班子”、“尉家咀班子”、“骆驼坳班子”、“袁家河班子”、“班竹园班子”,并造就了一批民间艺人,其中著名艺人有戴桂亭(红安县人)、潘凤仙(罗田县人)、熊德清、邹鑫、刘玉清(均为麻城人)等。民谚云;“吃鸡要吃鸡胯子,看戏要看戴傻子(戴桂亭绰号)”、“不管有米无米,看戏要看秋瘌痢(熊德清绰号)”、“管他割谷不割谷,要看邹鑫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东路花鼓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9月,由18名老艺人为基本队伍组成了麻城第一个公立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麻城县东路子花鼓戏剧团(后更名为麻城县东路花鼓戏剧团)。20世纪60年代,又有一批省戏校毕业生分配到该团,同时,也在当地招收学员随团配训进而上台演出。1970年剧团实行大换血,招收了70名青少年演员。以阵容好、行当齐全而著称的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产生了一批优秀演员。如女小生宋元珍,扮相英俊、唱做俱佳、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生角陶德凯,唱腔别具一格、戏路宽广,成功地塑造了多种个性的人物形象;青年演员曾美玲扮演的小生,以优美的唱段、洒脱的台风荣获牡丹奖。 1975年,麻城县东路花鼓戏剧团被湖北省政府树立为红旗单位,获“扁担剧团”光荣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同年七月,该团在湖北省电视台演播厅演出大型东路花鼓戏《杜鹃山》(移植),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在武汉东湖宾馆收看电视直播。 1984年,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改为楚剧团,按照县政府要求“保留东腔,演唱楚剧”。1992年,该团又更名为“麻城市艺术团”,以戏曲、歌舞并举。 2003年,由麻城市文化局组织艺术团创作排演了东路花鼓小戏《补
剧照
胎》,参加湖北省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暨楚剧新作展演,获“最佳演出奖”等八个奖项。2007年,再次由麻城市文化局牵头邀请麻城籍国家一级编剧熊文祥、根据何存中小说《姐儿门前一棵槐》改编,反映麻城革命历史题材的大型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参加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暨地方戏曲展演获“综合表演奖”、单项奖九个。2008年10月,《麻城凤儿》参加首届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青年演员陈顺银脱颖而出获“表演一等奖”、蔡勤获“表演二等奖”、熊文忠、林文永获“音乐创作二等奖”等八个奖项。 2008年,湖北省麻城东路花鼓戏剧团招收一批东路花鼓戏传承人,带编35名在麻城师范学校培训三年[2]。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东路花鼓戏以其唱腔高亢委婉、表演形象逼真、伴奏别具一格,构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 东路花鼓戏的唱腔分为正腔、小调和其他腔三类。正腔有〔东腔〕、〔对腔〕、〔二行〕、〔火攻〕、〔叹腔〕、〔四平〕、〔二高腔〕等,属板式变化体音乐。小调有〔麻城调〕、〔扫台调〕、〔闹五更〕等十余支,属单曲联缀体音乐。其他腔有〔腊花腔〕、〔净行调〕、〔七字腔〕等。〔东腔〕是东路花鼓戏的当家腔,男女分腔,源于鄂东民歌中的“畈腔”和“薅草
剧照
歌”。〔东腔〕高亢委婉,音域宽、起伏大,演唱时有特定的锣鼓伴奏(称“十三锣”)和程式严格的人声帮腔,其语音韵味具有鄂东“哦呵”的典型特色,所以群众又称东路花鼓戏为“哦呵腔”。 东路花鼓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早期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俗称 “三小”。其上演剧目多以反映民间生活小景或爱情纠葛的小戏为主。后来分老生、正旦、花旦、小生及其他角色采取兼行代角的方法,生角代末角(老生),正旦代老旦,老生代摇旦,丑角代花脸,但当家行当仍为花旦和小生。 东路花鼓戏的伴奏建国前只有武场(打击乐),而无文场(管弦乐),其伴奏锣鼓别有一番韵味,听起来使人感觉音乐明快流畅,情感贴切动人。编辑本段经典剧目
东路花鼓戏剧目繁多,素称36大本,72小本,实际上有300多本。文化部门组织专班挖掘整传统剧目,共达八辑之多,均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作“湖北戏曲丛书”出版发行。 东路花鼓戏先后挖掘、整理了《白蛇传》、《御河桥》、《李慧娘》、《井台会》、《大闹公堂》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移植上演了《江姐》、《山乡风云》、《南海长城》以及八个样板戏。并产生了自己的创作剧目,其中有麻城乡土剧作家梅基癸创作的《两个队长》、《半边天》、《桃花岭》、《田秀秀》、《王老黑收税》等剧目,也有东路花鼓戏剧团集体创作的《盘点》、《神兵天降》、《暴动联络员》等剧目。编辑本段相关剧目
《麻城凤儿》根据何存中小说《姐儿门前一棵槐》改编,取材于老区麻城发生的故事,剧中凤儿与牛儿在大槐树下相亲相爱,然而生逢乱世,牛儿因为家庭贫困,寻求革命,参加红军,凤儿为救牛儿父母,惨遭欺凌,一对恋人,几十年风风雨雨,曲曲折折。情感跌宕,感人至深。全剧表现了老区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无私无畏的革命斗志、忍辱负重的奉献精神。 该剧采用麻城市地方剧种东路花鼓戏为表现方式,成功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
东路花鼓戏《麻城凤儿》
、守护真情、永不变心,既有火辣直率个性,又有大别山人坚强不屈、敢于牺牲的凤儿形象。同时塑造了一群为了争取革命胜利与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群体。 该剧唱腔优美动听,作曲者对花鼓戏本来很美的声腔音乐进行再次创新,吸收了不少鄂东地区的民间歌曲,使声腔在高低两个区域迂回推进,展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 2005年10月,麻城市从保护和传承东路花鼓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投入40多万元排演《麻城凤儿》,实现了该市近20年来艺术生产的一次大创作。东路花鼓戏发源于举水以东的麻城地区,流行麻城、红安、新洲、罗田及安徽、河南3省14县市,距今约200年历史,与楚剧是姊妹剧。编辑本段发展前景
三四十年代,随着东路花鼓班社日益增多,演出市场不断扩大,群众的热爱日益加深,不仅推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著名民间艺人,如戴桂亭(绰号戴矮子,红安县人),邹鑫、刘玉清(麻城县人)、潘凤仙(罗田县人)、蔡喜儿(黄冈县人)等,他们在群众中有较深的影响,深受群众爱戴,因而在群众中流传有“吃鸡要吃鸡胯子,看戏要看戴矮子”,“管他割谷不割谷,要看邹鑫哭”,“看了蔡喜儿,回家摸不着椅儿”之说。 建国初的1950年9月,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麻城县成立了旧剧改革组,由18名老艺人为基本队伍,继而成立了东路花鼓戏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使东路花鼓这株历经风雨的小花进入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在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有省地文艺专家,如魏开泰、沈建军、欧阳谦叔和方光诚等音乐工作者的指导下,给东路花鼓全面配乐伴奏,使东路花鼓更加完美。在创作上先后创作了《神兵天降》、《田秀秀》等大型现代题材剧目20余部,移植演出《江姐》、《山乡风云》等大型现代和历史题材剧目百余部,同时锻炼和培养了宋元珍、陶德凯、宋涛、张汉青、曾美玲等一批艺术新秀。1974年该团以整齐的阵容,较好的艺术将移植的东路花鼓戏《杜鹃山》在湖北电视台通过电视转播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作汇报演出,得到肯定。移植的传统剧目《御河桥》被拍成电视剧在省台多次播放,深受群众欢迎。 随着京九铁路和修建及全线贯通,历史也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伟大的祖国百业兴旺,一片繁荣,而东路花鼓戏这支由大别山人亲手培育的鲜花将会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关于“黄梅戏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夏侯林莹]投稿,不代表欧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vna.cn/xwzx/202501-4751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欧娜号的签约作者“夏侯林莹”!
希望本篇文章《黄梅戏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欧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黄梅戏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梅戏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