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医学励志语录经典短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学励志语录经典短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程国彭《医学心悟》
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9、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10、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1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12、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3、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1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15、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关于医学的励志格言
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1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1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12、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1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1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1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中医经典名言名句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煎厥与薄厥有什么区别?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地震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发生了大地震。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
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注释
[1]康熙七年:即公元一六六八年。戌刻:晚七时至九时。
[2]稷(jì记)下:地名。此指临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注引刘向《别录》:“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
[3]倾仄:倾斜。仄,通“侧”。
[4]栖霞:县名。今属山东省。
[5]沂水:县名。今属山东省。
[6]溲(sōu叟)溺(niào尿):小便。
[7]缓颊:犹松嘴。
[8]一何:多么。
1、产生原因不同
煎厥是由于烦劳所致,薄厥是大怒造成的。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译文:在人体烦劳过度时,阳气就会亢盛而外张,是阴精逐渐耗竭。如此多次重复,阳愈盛而阴愈亏,到夏季暑热之时,便易使人发生煎厥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译文: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血随气生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发生薄厥。
2、表现不同
煎厥有目不明、耳失聪的表现;薄厥甚至会出现肢体不能随意运动或半身不遂等表现。
煎厥的表现:
《素问·生气通天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译文:(煎厥)发作的时候眼睛昏蒙看不见东西,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混乱之时就象都城崩毁,急流奔泻一样不可收拾。
薄厥的表现: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译文:若伤及诸筋,使筋弛纵不收,而不能随意运动。经常半身出汗,可以演变为半身不遂。出汗的时候,遇到湿邪阻遏就容易发生小的疮疮和痱子。
3、机理不同不同
煎厥是亢阳外张,煎熬阴精,阴精竭绝而致(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精绝,辟积于夏。”),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薄厥是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郁积于上而致(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属于实证。
百度百科--生气通天论
百度百科--煎厥
关于“医学励志语录经典短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寒容]投稿,不代表欧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vna.cn/xwzx/202502-4989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欧娜号的签约作者“寒容”!
希望本篇文章《医学励志语录经典短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欧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医学励志语录经典短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学励志语录经典短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学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