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籍内容摘要-_5

网上有关“科普书籍内容摘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书籍内容摘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湖南科学技...

网上有关“科普书籍内容摘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书籍内容摘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近10余年来出版了四辑“第一推动丛书”,巨眼识宝,搜罗精品,出版了一大批世界科普名著,影响颇大。第四辑里由英国著名天文学家F?6?1霍伊尔(Fred Hoyle)和印度科学家J?6?1纳里卡( Jayant Narlikar)所著《物理天文学前沿》(The physics Astronomy Frontier)就是一本有特色的优秀高级天文科普著作。 《物理天文学前沿》洋洋洒洒垂40余万言,内容异常丰富博瞻,剪裁巧妙,自成一格。从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关天文学(包括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主要进展,系统性非常强,而且具有相当深度。全书着力于有关知识的介绍,着力于物理概念本质的阐述,着力于科学研究的演进和深化,有关问题的阐述决不浅尝辄止,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 该书作者就是20世纪的大天文学家,在有关领域贡献良多(比如关于恒星演化过程中的理论的建立,关于超行星和脉冲星、中子星的研究,关于宇宙元素丰度的研究,关于大爆炸理论微波背景辐射等效温度的计算,等等,作者都有非凡的成就),加上作者又是杰出的科普作家,无怪乎该书的许多章节都写得深入浅出,精彩纷呈。例如第八章中关于恒星演化理论的阐述,从放射性和核聚变原理开始,描绘了恒星能量来源的核聚变机制,进而展示了恒星的演化的整个过程,一直到恒星的终结,收缩为白矮星;或者经过氧燃烧阶段,形成所谓超行星爆炸,核心则收缩为奇怪的中子星。整个过程的物理图像,清清楚楚。中间穿插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种种趣闻轶事,例如巴德(Walter Baade)与泡利(W?6?1Pauli)关于中微子打赌的故事,不仅在该书总的严肃的基调上平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调,而且也告诉读者在科学探索中的艰难和曲折性。再如第四章射电天文学部分也是写得绘声绘色。作者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扬斯基(K.G.Jansky)在新泽西州霍姆德尔的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早期工作,接着又介绍了1965年彭齐阿斯(A.A.Penzias)和威尔逊(R.W.Wilson) 在同一实验室意外发现微波背景辐射,以及那前后射电天文学一系列有趣的意外发现(太阳射电波发现的故事等),都异常曲折而生动。有关章节是全书最为轻松的部分。随之作者就系统地深入地介绍了关于蟹状星云、脉冲星、射电星系和类星体等的射电天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中安排了大量作者在有关领域研究工作的回忆,增添了真实感和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也为科学史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场景。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普阅读习惯

据学术堂了解,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对于一篇论文非常重要,有些审稿专家,基本就是通过摘要就能断定一篇论文的质量。因此,写好摘要,对于提高投稿录用率,具有很大帮助。

摘要应将论文的研究体系、主要方法、重要发现、核心结论等,简明扼要地加以概括。 撰写摘要前必须明确摘要的要素和基本要求。

摘要的要素包括:

(1)研究目的: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2)研究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 结论是如何得到的。

(3)结果: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

摘要的撰写要求: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2)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 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

(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

(4)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5)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6)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 两可的结论。

(7)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

(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 代号。

(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10)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11)要求使用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

(12)长度要在杂志要求的下限与上限之间。

浅谈现代科普创作的基本理念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普阅读习惯

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普阅读习惯,可以开阔儿童的视

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拓宽思维的渠道,提供想象的典范,促使

儿童具有创新的意识,并促使儿童产生对未来的向往。

关键词激发促进指导

阅读

长期以来,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科学教学缺乏对学生的

阅读系统指导,学生阅读习惯差,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在平时的

科学学习中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会运用科学术语表达科学观

点,对当前的科技大事和科技发展漠不关心。由此可见,重视小学

科学书籍阅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儿童科学素养

的另一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一空白点的研究。

1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

是改变阅读现状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个事物产生

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因此,我

们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功夫。

作为老师,我们知道读书好,还可能知道哪些书好,读哪些书好,

可是,这些都不能强加给学生。走好阅读第一步,我们觉得兴趣很

重要。所以,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时,开始,不要求学生读什么书,

读什么书都行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只要是自己愿意去读的,只要

科普类文本翻译综述怎么写的

浅谈现代科普创作的基本理念论文

 摘要:本文从科普创作的概念、基本范畴、科普作品的基本要素出发,阐述了在信息时代,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品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应根据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公众需求不断创新。

 关键词:科普创作;理念;更新

 科普创作是凝聚智慧和奉献的创造性劳动,是一个需要动员成千上万人参与和接受的庞大系统工程,是科普的教育形式和传播形式的重要基础。

  一、科普创作的概念

 科普创作是为了普及科学技术的目的,在科普语境下,将科普内容转化为可以通过某种载体有效地呈现给公众的创造性科普劳动。

  二、科普创作的基本范畴

 科普创作创造的是科普新作,呈现的形式或内容是原始形态的,是过去未曾有过的。科普创作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如:科普展品、科普剧、科普小品、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科普小说、科普游戏、科普讲义、科普广播稿、科普影视、科普教具、科普玩具、科普动画、科普漫画、科普卡通、科学幻想等。

  三、科普作品的基本要素

 第一,科普作品的题材。科普题材是指科普创作者从自己积累的科学素材中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成为科普作品所阐述或描绘的具体科学技术内容以及产品所体现的思想内容。

 第二、科普作品的主题。科普主题就是科普作者通过题材所要表现的贯穿始终的主要观点、思想。

 第三、科普作品的语言。科普语言是指科普作品内容呈现给公众的感官形式。一般有文字的,如书、刊、报;有声音的,如广播、录音;有形象的,如图画、模型、多媒体等;还有综合的,如影视、展品等。

 第四,科普作品的结构。结构是科普作品的骨架,是表现科普作品的内容,显示科普作品的主题的重要手段。

 第五,科普作品的体裁。科普作品的体裁主要是说明和叙事文体,也有一部分是运用文学艺术体裁或新闻体裁,把叙事、说明、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同程度地结合在一起,正在形成多种多样的科普文体。

 四、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学习化的社会现代科普创作和科普作品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创作理念

 1.1科学性是科普创作的生命。科普作品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科学思想、传授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职责,要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就更应该保证科学性。失去了科学性的科普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技术内容介绍给广大公众。

 1.2思想性是体现科普作品内在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科学精神。科普作品在向公众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公众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体现。

 1.3科普创作必须确立科学和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的科学文化观念。当今时代,是体现人自身价值与尊严的知识经济新时代。人不再是科学技术的奴隶,而是科学技术的主人。面对多元选择的社会现实,大到国家利益、民族经济,以及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小到个人择业,生活方式的倾向,每一个选择的价值取向,都关系到科学抉择,这就要求国民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求真、务实、不迷信、勇于探索和创新,以及以人为本,关心人类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科学人文主义精神。

 2、以公众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科普创作必须贴近公众,贴近公众生活,必须围绕公众的生活和生产取材,围绕社会所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等科学问题选材,围绕科学家的新发现、新创造,一切围绕公众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兴奋点、兴趣点,采用人本的、快乐的、非灌输式的创作手法进行创作,以人为本,以公众为本,只有这样,科普创作才会不偏离科普方向,这样的科普作品才能够在公众中产生共鸣,得到公众的认同。

 3、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科普作品必须要反映时代的呼唤。在世界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新发现以及新学科、新技术的产生,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科普作品能充分反映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信息和新知识,同时要做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五、现代科普创作的环境与传统科普比较起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1)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天都有新的科技成果问世。

 (2)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明显。

 (3)媒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多媒体出版物的闪亮登场,使传统的纸媒体出版物受到严重的冲击。

 (4)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个性化需求。如:电子书、有声读物等,面对这样的形势,科普创作惟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科普创作的创新首先要在题材上创新。目前科普创作要把注意力放在新的题材的发挥和创作上,放在比较薄弱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宣传和普及上。在内容上,要关注科技的最新进展,并在介绍这些知识时,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发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在联系,并借助文学、艺术的技法,使科普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科普创作还要探索新的创作方法。电视的普及,互联网、多媒体的问世,对于一向习惯于用笔从事科普创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重视形象思维、交互性以及各种新技术手段在科普创作中的应用,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例如:科普游戏就是应用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的科普创作,它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有强烈的吸引力。科普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内容的创新,也要认识到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例如:科普剧,科普小品等,科普创作者应该自觉熟悉新的创作领域,探索这些新的创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黄牡丽.论网络社会科普方式的转变〔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24(4)[2]杨志文,郑念,楼伟,等.现代科普基础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214—218.

 [3]翟杰全.科技传播事业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20

;

1、目录,填写中英文摘要、引言、原文集翻译、致谢。

2、每页相应的的资料,需要对应目录,内容工整无错别字。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关于“科普书籍内容摘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从波]投稿,不代表欧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vna.cn/xwzx/202502-67648.html

(17)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从波
    从波 2025年02月21日

    我是欧娜号的签约作者“从波”!

  • 从波
    从波 2025年02月21日

    希望本篇文章《科普书籍内容摘要-_5》能对你有所帮助!

  • 从波
    从波 2025年02月21日

    本站[欧娜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从波
    从波 2025年02月2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科普书籍内容摘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书籍内容摘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湖南科学技...

    联系我们

    邮件:欧娜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